第五章斯蒂芬·霍金的中国行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霍金曾三次到过中国,他去过安徽合肥,去过杭州,去过香港,去过北京,参观了长城和天坛。霍金的中国行,引发了“霍金热”,当年,在中国只卖出500本的《时间简史》,却成为畅销书,排在各大图书销售网站上,霍金本人也成为很多青少年的偶像,很多读者被霍金顽强的精神打动,他的传记更成为励志图书,成为青年们的必看书籍;霍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全世界的人:他的身体是有残疾的,但是,他的心灵没有残疾,只要活着,就是希望。

0.第一次中国行

霍金的父母曾来过中国,那时候霍金忙着学习,忙着考试,虽然内心对古老的中国也充满了向往,却一直无缘来中国。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有忙着研究和写作,中国之行一拖再拖。

霍金一直在关注着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曾经有四大发明,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有长城、天坛、故宫等名胜古迹。他一直希望能有机会来中国看雄伟的长城。1985年霍金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70年代末期,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打开了,很多大学都把目光投向了欧美科学家。此时,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小组正在研究黑洞理论,他们特别希望能邀请到在天体物理研究有成就的黑洞物理学家来大学讲课,第一个被邀请到科大讲学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惠勒,“黑洞”这个词汇就是他发明的。此后,科大想邀请霍金来讲课,却遭到了英国驻华大使馆的拒绝,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安徽合肥是个小城,交通不发达,霍金是位患有重病的残疾人,他的饮食需要从英国特制,交通不畅通,怎么能保证霍金的饮食安全?霍金的第一次中国之行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科大并没有放弃,副校长钱临照找到了霍金的代理人,他对科大的领导说:“别着急,英国使馆拒绝霍金来中国讲课,他们担心霍金的身体会出现问题。”在英国使馆官员的眼里,霍金是英国的著名科学家,也是一位身患重病的残疾人,他们害怕霍金在中国讲学时万一病情突然加重,无法承担责任。钱临照并没有放弃邀请霍金讲学的想法,他多方奔走,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此时,远在英国的霍金得知了这个消息。他调侃道:“只要能让我活着回到英国,再小的城市我也会去的。”于是,科大想了一个办法。198年,霍金早期培养的学生伯纳德·卡尔应邀来到安徽合肥,他是一位研究黑洞的学者,与他的老师霍金一起研究过“小黑洞”的理论,并且成为这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钱临照的想法很明确:他就是想让霍金的学生来合肥看一看,他的老师能否在这里生活~4天。198年6月6日,卡尔来到了合肥,他做了精彩的演讲,题目是“人择原理”,具体说,就是人只能研究人可生存的宇宙。卡尔在合肥之行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老师霍金是完全可以来到科大讲学的。回英国后,卡尔马上向老师霍金汇报了他去合肥讲学的情况。第二年,也就是1984年,科大第二次向霍金发出了讲学的邀请函,这一次,英国大使馆没有拒绝。

于是,在1985年4月8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霍金在他的研究生的陪同下,来到了合肥,他的妻子简没有陪同霍金前来,她要留在家里照顾6岁的小儿子。因为简拒绝了陪霍金来中国讲学,霍金非常生气,简温和地对他说:孩子们不能没有母亲照顾,尤其是要把小儿子留在家里,她不放心。后来,霍金的两个学生卡尔和约兰塔答应陪霍金一起来中国,他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这两个学生在霍金的中国之行中,确实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们抬着霍金乘火车、坐飞机,并且把霍金抬到了长城上,实现了霍金的登长城做好汉的梦想。

对霍金在科大的访问情况,曾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担任教授的杨建邺在他写的传记《霍金传奇》中曾这样写道:“霍金一行在科大逗留了四天,4月8日到5月日。这期间卡尔作了一个报告,霍金作了两个。霍金的报告一个是专业的:“黑洞形成的理论”,一个是公众性的:“为什么时间总是向前?”对后一个问题,霍金并没有突破性的贡献。霍金当时强调的是时间并不能总是向前。当时的口译者也一时兴起,就即兴地加了一句:“霍金的模型,差不多就是‘**回转’吧。”

霍金在科大受到了欢迎,他离开合肥来到北京,接待他们的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刘辽。到了北京,霍金和卡尔轻松了很多,因为没有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这时候,霍金突然提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的问题:他要去长城看一看。

刘辽教授听到这个要求,有些不知所措,在他早已安排的计划中,并没有让霍金去长城的计划。霍金的要求,也让他的学生卡尔吃惊不小,一个健康的人爬长城,还需要足够的体力,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去长城要面对的困难太多了,当时的长城没有给残疾人专门使用的无障碍通道,残疾人无法去长城游览。

刘辽教授没办法,只能认真地对霍金说:长城没有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不能去长城游览。此时,霍金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甚至对接待方说:“如果不让我去长城,我就就地自杀。”当然,这话自然是开玩笑,但这也说明他对长城是非常向往的,这让我想起中国的那句著名的谚语:不到长城非好汉。

于是,大家开始动脑筋,想办法,刘辽教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让他的研究生和霍金的两个学生一起抬着霍金登上了长城。长城很长,蜿蜒向上,研究生们感到累了,有人就风趣地说:“霍金要能蒸发掉就好了。”于是,研究生们开始研究关于“霍金蒸发”的问题。

我不知道回国后霍金是怎样对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描述他的中国之行的,但是,霍金回国后,身体就出现了问题,他开始不停地咳嗽,尤其是他吞咽食物的时候。在霍金被病痛折磨的日子里,他的妻子简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并且抱着他入睡;霍金依偎在简的怀里不再害怕,他的全身都会放松。

出国访问旅行,对一个正常人来说,都要面对饮食习惯和水土不服等诸多问题,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遇到的问题会更多。此后,霍金在瑞士的日内瓦讲学途中又遭遇了不幸,幸亏遇到一位好医生,挽救了他的生命。

霍金会放弃旅行的脚步吗?自然是不会的,他是一个顽强的人,有着顽强的生命,他在身体不能行走的情况下,还会用灵魂遨游在宇宙中,他的灵魂是圣洁的、高贵的,他的生命是高贵的,面对这样顽强的生命,除了崇敬,还能有什么呢?

1.第二次中国之行

1997年,香港回归了,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霍金离开中国1年了,于是,远在英国的他又想到中国来了,他向他的中国学生吴忠超提出了想再次访问中国的想法。

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00年8月,第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霍金作为在数学领域有名气的教授被邀请了,他第二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在这漫长的17年中,霍金成为了著名的科学家,他就像科学界的一颗恒星,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第二次的中国之行,陪伴在霍金身边的,不再是简,而是他的护士,也是他的第二位妻子伊莱恩。00年8月9日上午,霍金在伊莱恩、助手和三位护士的陪同下,乘坐飞机到达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他们在宾馆休息片刻后,就来到浙江大学演讲,此次的翻译是霍金的学生吴忠超。

虽然霍金身体有残疾,可他的大脑非常活跃,他会在演讲中,随时随地地引用莎士比亚的话,还会修改莎士比亚的话,如果翻译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无法理解,更无法准确地翻译出来;更重要的是,作为霍金的翻译,还要对霍金讲话的习惯用语非常熟悉,这样,翻译出来的话,才不会死板。

吴忠超先生长期做霍金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想法,他是很清楚的。一次,他陪同霍金在饭店吃饭,那天,霍金喝了酒,非常兴奋,他用手在电脑上打出一行字:“在中国,像罗马人那样行事。”

当时是如何翻译的,谁也不清楚,此后,吴忠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霍金的杭州之行》发表在00年的第5期的《科学》杂志上,文章是这样写的:“我猜想他说的是入乡随俗。”

霍金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句,原文是:“在罗马,像罗马人那样行事。”这句话,用中文来表达,那就是四个字:入乡随俗。霍金把这句话的前三个改成了在中国。所以说,如果不明白霍金的想法,翻译出来的意思可能就是差之千里了。

在霍金的第二次中国之行中,最难忘的就是他的笑容。有人说,他的笑容就像孩子,那样纯真,那样灿烂。吴忠超曾经这样详细描述过霍金的笑容:“很早以来我就注意到,沮丧和孩子般的笑容在霍金的面部交替出现,这两种表情似乎是霍金情绪上最主要的起伏和波动。孩子般纯净的笑容是没遭世俗污染的容颜,而沮丧是对禁锢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毕竟只有灵魂能够自由地遨游宇宙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宇宙之王”,他的身体永远被困在轮椅上,但是,他的灵魂是自由的,他的生命是高贵的,可以去宇宙遨游。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我们能理解霍金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痛苦,但我们还是无法理解他提出的那些奇妙的宇宙理论。

当霍金一行人到达杭州香格里拉饭店的时候,上百名记者手拿相机等在门前,他们要拍摄霍金的精彩照片。这种场面,让伊莱恩为霍金的身体担心起来,她没有带着霍金走饭店的大门,而是走了饭店的后门,于是,他们顺利躲开了要采访的记者们,住进了61号房间,那是套房,面对着著名的杭州美景西湖。

于是,在霍金没事的时候,他会自己驱动轮椅,来到饭店的阳台上,此时的西湖波光粼粼,他会不会想起那首在中国流传了好多年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对于霍金来说,能不能读懂中国古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会在记者招待会上讲些什么?

00年8月11日下午,为霍金专门准备的记者招待会在杭州的香格里拉饭店举行。问题是早已经准备好的,一共有8个,准备好的问题问完以后,剩下的是记者随便提问的时间。

一位记者问:“霍金先生,您1985年来过中国,请问,在这17年里您觉得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霍金幽默地回答道:“1985年满街自行车,而现在是交通堵塞。”

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了中国的发展,从当年自行车大国到如今的汽车大国,中国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汽车多了,交通堵塞,交通不畅却成为一个让百姓头疼的问题。

记者采访完毕,赠送仪式开始,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人向霍金赠送了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插图本的两本书,分别是《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世界》。这两本书虽然成为中国的畅销书,但是,很多人都说看不懂,尤其是《果壳中的世界》,很多普通读者根本看不明白这样深奥的学术著作。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一个有趣的事情:在一个编辑作者交流的QQ群里,大家都在聊天,有人提到霍金的这两本书,有位作家说:“这两本书我都买了,回家打开一看,傻眼了,根本看不懂。”有人问他:“那你买这本书干什么?”他痛快地回答:“装样子啊,放在书柜里,摆在客厅里,当有朋友来玩时,看到我的书柜里有霍金的书,那显得我多高大上啊!”

虽然,这些都是网友们幽默的调侃,但也不难看出,霍金在中国的影响,遗憾的是:在中国,只有几位天文学家才能读得懂霍金的图书和理论,至于普通百姓,面对浩瀚宇宙,更多的是好奇和向往。

8月15日上午,霍金来到浙江大学的体育馆,面对好学向上的年轻人,他做了题目为《膜的新奇世界》的学术报告,这些学生有浙江大学的,也有上海大学的,体育馆里坐满了三千多人,他们安静地等待着,等待着霍金的演讲。

体育馆内出现了一个宇宙星空图案的背景,霍金坐着轮椅出现了,他开始演讲:“我想在这次演讲中描述一个激动人心的新机制,它可能改变我们关于宇宙和存在本身的观点。这个观念是说,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更大空间的膜或者面上……”

霍金的演讲打开了学子们的思想,让他们畅游在浩瀚的宇宙中。在演讲要结束时,他这样说道:“膜世界模型是研究的热门课题,它们是高度猜测性的。但是它们提供了可供观测验证的新行为,它们可以解释万有引力为什么这么弱。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力也许相当的强大,但是引力在额外维散开意味着,在我们生活其中的膜上的长距离引力变弱了。如果引力在额外维中更强,那么在高能粒子碰撞时形成小黑洞容易得多。这也许在日内瓦见的LHC也就是大型强子碰撞机上可能实现。一个微小的黑洞不会吃掉地球,不像报纸中绘声绘色的恐怖故事那样。相反,黑洞将会在‘霍金辐射’的‘扑’的一声中消失,而我将得到诺贝尔奖。LHC加油!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膜的新奇世界。”

演讲结束后,霍金在校方的陪同下开始游览西湖和河坊街。

从阳台上看西湖和近距离面对西湖,那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有时候,在霍金的眼里,他可能觉得从阳台上看西湖会更美丽。在西湖游览,霍金和妻子坐在画舫的最前面,陪同他们同游西湖的是浙江大学教授丘成桐和霍金的学生吴忠超,他们当起了业余导游,向霍金和妻子讲起了关于西湖的神话故事,那是关于白蛇的故事。

霍金的妻子伊莱恩更喜欢这个化成美丽女人的白蛇,她听完故事就马上说:“白蛇变成的女人一定很美丽吧。”

听完美丽动人的传说,一行人又来到了三潭印月的景点前,这是西湖的著名风景,吴忠超告诉霍金:“您看,那三座石灯,它的历史比剑桥的历史还要古老。”不知不觉间就到了西湖的深水区。画舫在三潭稍停片刻,就转回头向岸边驶去。

当天下午五点整,霍金和妻子还有他的研究生们来到河坊街游览,来自英国的客人们边走边参观,热情的杭州市民得知著名的科学家霍金来了,都想目睹这位科学家的风采;一个女孩走过来向霍金献花,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她在霍金的脸上亲吻了一下,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霍金还得到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礼品,他最喜欢那个画着霍金彩色头像的鼻烟壶;伊莱恩也得到一套丝绸睡衣。霍金还品尝了中国茶,表示他很喜欢茶的味道。很多中国人喜欢把品茶比作品味人生,霍金的人生,似乎也像中国茶那样,虽然有点苦,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不知不觉到了傍晚,霍金和妻子伊莱恩还有他的学生一起来到一家名为“钱塘人家”的饭店吃饭。霍金喝完一杯米酒,在电脑上打出八个大字:“我能解决M理论了!”

后来,霍金在西湖小道上欣赏了美丽的风光,他留恋西湖的美景,久久不愿离去,随行的中国记者和同行都走到霍金身边与他合影。然后,霍金乘坐飞机飞到北京,他要去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做了一次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膜的新奇世界》。

.第三次中国之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006年,超弦国际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远在伦敦的霍金收到了国际会议的邀请函。四年前,杭州之行,让霍金爱上了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一边品着香茶,一边看着美景,这也是让霍金最难忘的美好回忆。北京,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他难忘1985年的北京之行,也想到了“霍金蒸发”的那段往事。

006年6月1日,霍金在女儿露西的陪同下,坐飞机来到香港,他将在1~17日访问香港科技大学,他的妻子伊莱恩没有陪同前来。在香港,霍金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内容也很丰富。1日,记者见面会上,香港媒体的记者见到了霍金,霍金的演讲和回答媒体的问题都是通过电脑语音合成器来完成的。

香港的夜景世界闻名,6月14日,霍金乘船欣赏香港的夜景,他很喜欢这座充满时尚活力的城市,他希望,以后还能到香港游览。6月15日下午,在香港的礼宾府,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会见了霍金,时间大约为0分钟。会见结束后,霍金来到科技大学体育馆,他做了演讲,演讲的题目为《宇宙的起源》,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听众有1800名。这次演讲与以往专业的演讲不同,就是一次科普演讲,普通的听众也能够听明白,有人说:006年6月,霍金的香港和北京之行,目的就是为了给中国的普通听众进行科普普及。

霍金的演讲是从童话开始讲起的:“根据中非Boshongo人的传说,世界最初只有黑暗,水和伟大的上帝。一天,上帝胃痛发作,呕吐出太阳。太阳灼干了一些水,留下土地。他仍然胃痛不止,又吐出了月亮和星辰,然后吐出了一些动物、豹、鳄鱼、乌龟,最后是人。

这个创世纪的神话,和其他许多神话一样,试图回答我们大家都想诘问的问题:为何我们在此?我们从何而来?一般的答案是,人类的起源是发生在比较近期的事。人类正在知识上、技术上不断地取得进步。这样,它不可能存在那么久,否则的话,它应该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一点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应该很清楚了。

……

詹姆·哈特尔和我发展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有一点像泡泡在沸腾的水中形成。

其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这些对应于微小的宇宙,它们膨胀,但在仍然处于围观尺度时再次坍塌。它们是另外可能的宇宙,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所以我们对它们没有多大兴趣。然而,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会膨胀到一定的尺度,到那时可以安全地逃避坍塌。它们会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我们看到的泡泡。它们对应于开始以不断增加的速率膨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的暴胀,正如每年的价格上涨一样。”

最后霍金说:“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伟大成功,并非一切都已解决,但我们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对此理论还不能理解清楚。缺乏这种理解,对宇宙的未来还无法确定。它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暴胀是一个自然定律吗?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新的观测结果,理论的进步正迅速涌来。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活跃的学科。我们正接近回答这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演讲结束后,霍金回答了6个问题,这些问题五花八门,有关于宇宙学的,也有关于霍金生活的。霍金开玩笑说:“有人问,我是地道的英国人,为什么要用美国口音?那是因为,我这个语音合成器在1986年制造,是美国货,所以是美国口音。我一直用它也没有大问题,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如果现在不用,我就要用法国口音的最新产品,那我太太不跟我离婚才怪!”霍金说完这些话,会场上笑声不断,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他的脸上带着微笑,用幽默的语言讲话,而不是那样拘束和严谨。

有位记者向霍金提出一个问题:“有位青年曾因意外导致全身瘫痪,他希望能安乐死,您会不会因为身体残障而感到沮丧,面对负面情绪,您是如何克服的?”

霍金回答:“他有自由选择结束生命,但那将是一个重大错误。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在不喜欢霍金的人的眼里,他们觉得,霍金的这些话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在喜欢霍金的人眼里,这些话都是经典。但是,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的话确实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这也许就是大师的力量。

霍金演讲结束后,他与来香港的大学和香港科学学会以及香港物理学会的四十多名学者聚会,然后是赠书。

006年6月17日晚,霍金结束了在香港的活动,坐飞机到达北京,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中国。这次来北京,主要是出席在北京召开的006超弦国际会议,在北京期间,他有两场讲座,题目都是《宇宙的起源》,“霍金热”在中国开始升温。

容纳万人的人民大会堂,一层和二层都坐满了人,超过了6000人,在这些人里,不仅有600位科学家、高校学生和科研工作者,还有热爱科学的普通市民,霍金在北京的这次演讲会创造了国际物理史学术讲演会听众人数之最。

这次演讲,有来自全世界的专家学者,霍金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中午的十一点三十分,霍金的助手推着坐在智能轮椅上的他,来到主席台。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坐在楼上的听众站起来向霍金致意,霍金到达主席台准备讲演的时候,坐在一层的听众站起来,来到主席台下面,拿起相机拍照,闪光灯开始闪烁。

此时,主持会议的丘成桐教授站起来,拿着话筒用英语劝说大家回到座位上,可惜,观众都被霍金吸引住了,看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多,没办法,丘成桐教授改用普通话,但是,他的普通话实在不太标准;在场的工作人员开始劝说大家回到座位上,经过工作人员的疏导,热情的观众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有的摄影记者用带闪光灯的照相机拍照,丘成桐看见了,立刻走上前去告诉记者,霍金讲演期间不能用闪光灯。

这期间,霍金到达主席台已经有十分钟了,他脸上始终带着微笑看着大家,等到听众都回到座位上,演讲正式开始。霍金用机器合成的声音问大家:“Canyouhearme?”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你们能听到我么?大会堂里的所有听众齐声回答:“Yes!”演讲正式开始,为了让普通的听众都能理解深奥的宇宙理论,现场播放了很多幻灯片,这是霍金的团队用心制作出来的,演讲的内容与在香港的演讲内容是一样的,时间是45分钟。

6月1日,在友谊宾馆召开的科技发展公众答询会上,听众提出了9个问题,霍金当场予以回答。

这9个问题都是在问霍金,他对中国的看法以及关于宇宙的问题。在谈到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霍金回答中国的食物、文化我都感兴趣,还有中国的女性。在谈到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繁荣,还造成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时,霍金回答:“全球不断升温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如果地球的热化失去控制,地球就会变成第二个金星,那里常年温度都在0摄氏度以上,而且酸雨不断,我们肯定不希望生活在这样一个星球。”接着有人问道霍金对宇宙和人类本身的存在的看法。霍金回答:“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一个宇宙理论的存在,而我们现在正在寻找并且证明这个理论。如果这个我们关于宇宙的理论被证明是不存在的,那么宇宙也消失了。”当有人问道霍金:“您现在还有什么愿望没有实现吗?”霍金回答:“每个人都有梦想,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了梦想,那就好像精神死去了一样。”当有人请霍金描述一下自己,霍金回答:“乐观、浪漫,但有时候顽固不化。”最后一个问题是由现场听众提问的,这个提问的是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成千业,他问霍金:“005年,格罗斯教授提出了物理界要解决的5个问题,您认为物理界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霍金的一双眼睛看着屏幕,眼球不停地转动,他在思考这个问题,大概过了8分钟以后,霍金通过语音合成器回答了这个问题:“物理学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宇宙,理解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怎样变成这个样子,这就需要量子理论的条件。”

6月日,霍金在北京做了最后的一场演讲,这是他在北京的最后一场学术演讲,题目是《宇宙的半径点膨胀模型》,这次演讲不是普通的演讲,这是专门为基础物理学界的顶级学者准备的演讲。

虽然主持人格罗斯教授对听众说,由于霍金的身体原因,他不能回答听众的问题。可是,在霍金的演讲结束后,还有很多听众提出专业问题请霍金回答。霍金是这样回答的:“在宇宙半径点模型中,宇宙的爆炸和膨胀是依靠宇宙所具有的膨胀能量,物质将填充整个空间。”

真的要离开北京了,不知道霍金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霍金在身体有病的情况下,三次来到中国,也许不仅仅是来传播科普知识,更多的是对中国有种特殊的感情。

006年6月4日上午9点,首都机场的贵宾通道,霍金被随行人员推进了贵宾室,为了防止道路拥堵,他提前两个多小时到达机场。

当记者问霍金对第三次中国之行的感想的时候,他的嘴角上扬,用语音转换器发出声音:他很喜欢这次中国之行。接着,护理人员抓着霍金的手同记者握手。中午11点,飞机起飞了,带着霍金飞向了英国。

丘成桐教授对记者说:“他的身体不是很好,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来中国了。”

感谢霍金的三次中国之行,他带给了很多人科学的启迪,尤其是给普通的大众传播了先进的科学和宇宙知识。对于更多的中国青少年来说,那些宇宙的知识,就是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我想:在未来的中国,也会有更多像霍金一样的科学家成长起来。

所有的中国人都记住了霍金的那句话:永远不要绝望。

附录

霍金的精彩语录

霍金精彩语录:

1.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

4.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5.时间有没有尽头?

6.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前都会左右看。

7.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8.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9.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10.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11.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

1.通过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事件不会以随意的方式发生——它们反映了某些基本的秩序,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有神力相助的。

1.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

14.为了合理地展示这张图标,我真的需要一个四维的屏幕。然而,由于政府的削减,我只能设法提供一个二维的屏幕。

15.在我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

16.有人告诉我说,我载入书中的每个等式都会让我销量减半。然而,我还是把一个等式写进书中——爱因斯坦最有名的那个,E=mc。但愿这不会吓跑我一半的潜在读者。

17.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整个明白,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

霍金的讲演精华

1.我出生于194年1月8日,这一天刚好是伽利略的00年忌日。然而,我估计大约有0万个婴儿也在同日诞生,我不知道他们中是否有人在长大后对天文学感兴趣。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一章童年)

.我只不过描述当时我和大多数同学的共同态度:对一切完全厌倦并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我的疾病的一个结果就是把这一切都改变了: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时,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二章牛津和剑桥)

.对遥远星系的观测表明它们正远离我们而去:宇宙正在膨胀。这说明在过去这些星系必然更加相近。这就产生了这个问题:是否有过一个时刻,所有星系都相互重叠在一起,而宇宙的密度是无限的?或者早先是否存在一个收缩相,在这个收缩相中这些星系想法避免相互对撞?也许它们相互穿越,然后再相互离开。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二章牛津和剑桥)

4.我实际上在运动神经细胞元疾病中度过了整个成年,但是它并未能够阻碍我有个非常温暖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我要十分感谢从我的妻子、孩子以及大量的朋友和组织得到的帮助。很幸运的是,我的病况比通常情形恶化得更缓慢。这表明一个人永远不要绝望。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三章我的病历)

5.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在过去100年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看来在下个世纪这种变化还要更厉害。有些人宁愿停止这些变化,回到他们认为是更纯洁单纯的年代。但是,正如历史所昭示的,过去并非那么美好。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四章公众的科学官)

6.在一个民主社会中,这意味着公众需要对科学有基本的理解,这样做的决定才能是消息灵通,而不会只受少数专家的操纵。现今公众对待科学的态度相当矛盾。人们希望科学技术新发展继续促进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不理解而不信任科学。一位在实验室中制造弗兰肯斯坦机器人的疯子科学家的卡通人物便是这种不信任的明证。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四章公众的科学观)

7.如何利用这些兴趣向公众提供必需的科学背景,使之在诸如酸雨、温室效应、核武器和遗传工程方面作出真知灼见的决定?很清楚,根本的问题是中学基础教育。可惜中学的科学教育既枯燥又乏味。孩子们依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 �相关。此外,通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尽管方程是描述数学思想的简明而精确的方法和手段,但大部分人对之敬而远之。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四章公众的科学观)

8.电视中有一些非常好的科学节目,但是其他节目把科学奇迹简单地描述成魔术,而没有进行解释或者指出它们如何和科学观念的框架一致。科学节目的电视制作者应当意识到,他们不仅有娱乐公众,而且有教育公众的责任。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四章公众的科学观)

9.冷战结束带来的东西方紧张关系的缓解意味着,核战争的恐惧已从公众意识中退出。但是只要还存在把全球人口消灭许多遍的武器,这种危险仍然在那里。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四章公众的科学观)

10.公众意识到这种危险性,并迫使所有政府同意大量裁军是非常重要的。把所有核武器销毁也许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减少武器的数量以减轻危险。如果我们避免了核战争,仍然存在把我们消灭的其他危险。有人讲过一个恶毒的笑话,说我们之所以未被外星人文明所接触,是因为当他们的文明达到我们的阶段时会先毁灭自己。但是,我对公众的意识有充分的信任,那就是相信我们能够证明这个笑话是荒谬的。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四章公众的科学观)

11.我很清楚,几乎无人不对宇宙如何运行感兴趣,但是大部分人不能理解数学方程——我本人对方程也不太在乎。其部分原因是我写方程很困难,但主要是因为我对方程缺乏直觉。相反,我依照图像来思维,我的目标是要把这些头脑中的图像用语言在书中表达出来,并借助一些熟悉的比喻和图解。我希望用这种办法,可以让大多数人分享到过去0年间物理学的显著进步所引起的激动和成就感。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五章《简史》之简史)

1.但在实际中,人们非常犹豫放弃他们已投注大量时间和心血的理论。通常他们首先质询观测的精度。如果找不出毛病的话,就以想当然的方式来修正理论。该理论最终就会变成丑陋的庞然大物。然后某人提出一种新理论,所有古怪的观测都优雅而自然地在新理论中得到解释。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六章我的立场)

1.不管发生了什么,时间总是勇往直前在过去被认为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相对论把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而且告知我们两者都能被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所卷曲或畸变。这样,我们对时间性质的认识就从与宇宙无关变成由宇宙赋予形态。这样,在某一点以前时间根本没有意义就变成可以理解的了;当人们往过去回溯,就会遭遇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即奇点,他不能超越奇点。如果情形果真如此,去询问何人或何物引起或创造大爆炸便毫无意义。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六章我的立场)

14.现在计算机是研究的好助手,但是它们必须服从人类的指挥,那么它们很可能会把理论物理完全取代。所以,如果不是理论物理已经接近尾声的话,便是理论物理学家的生涯快到尽头了。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七章理论物理已经接近尾声了吗)

15.爱因斯坦几乎是单独地创立了广义相对论,他在发展量子力学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他对后者的态度可以总结在“上帝不玩骰子”这句短语之中。但是所有证据表明,上帝是一位老赌徒,他在每一种可能的场合掷骰子。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八章爱因斯坦之梦)

16.我将在这篇短文中阐述在这两种理论背后的基本思想,并说明爱因斯坦为什么这么不喜欢量子力学。我还将描述当人们试图把这两种理论合并时似乎要发生的显著的事物。这些表明时间本身在大约150亿年前有一个开端,而且它在将来的某点会到达终结。然而,在另一种时间里,宇宙没有边界。它既不能创生,也不被消灭。它就是存在。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八章爱因斯坦之梦)

17.职虚时间是一个很难掌握的概念,它可能是我的书的读者觉得最困难的东西。我还由于使用虚时间而受到哲学家们猛烈的批评。虚时间和实在的宇宙怎么会相干呢?我以为这些哲学家没有从历史吸取教训。人们曾经一度认为地球是平坦的以及太阳绕着地球转动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从哥白尼和伽利略时代开始,我们就得调整适应这种观念,即地球是球形的而且它绕太阳公转。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八章爱因斯坦之梦)

18.职引入虚时间的缘由是什么呢?人们为什么不只拘泥于我们理解的通常的实时间呢?正如早先所提到的,其原因是物质和能量要使时空向其自身弯曲。在实时间方向,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奇性,时空在这里到达尽头。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八章爱因斯坦之梦)

19.如果宇宙处于无边界状态,那对于科学而言就太好了,但是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事情究竟是否如此呢?其答案是,无边界设想对宇宙应如何运行作出了明确的预言。如果这些预言不与观测相符合,则我们就能得出结论说,宇宙不处于无边界状态。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九章宇宙的起源)

0.我们把宇宙当作一个完全光滑和均匀的背景来处理,在这个背景上存在密度的小微扰。宇宙在实时间中从非常小的半径开始膨胀。最初的这种膨胀被称作暴胀:也就是说,宇宙尺度在比一秒还要短暂非常多的每一时间间隔中得到加倍,这正如在某些国家中每年物价都要加倍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也许创下了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一捆面包的价格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从少于一个马克涨到100万马克。但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与似乎在极早期宇宙发生过的暴胀相比拟:宇宙尺度在一秒的极微小的部分时间内至少增加了100万亿亿亿倍。这当然是发生在当局政府之前的事。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九章宇宙的起源)

1.大爆炸和黑洞爆炸相类似,只不过是在一个极大的尺度范围内而已。所以人们希望,理解黑洞如何创生粒子将导致类似地理解大爆炸如何创生宇宙中的万物。在一颗黑洞中,物质坍缩并且永远地损失掉,但是新物质在该处创生。所以事情也许是这样的,存在宇宙更早的一个相,物质在大爆炸出坍缩并且重新创生出来。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章黑洞的量子力学)

.科学幻想作家真正做到家的是,描述你掉到一颗黑洞中去将会发生什么。不少人认为,如果黑洞在旋转的话,你便可穿过时空的一个小洞而到宇宙的另一个区域去。这显然产生了空间旅行的巨大可能性。如果我们要想到别的恒星,且不说到别的星系旅行在未来成为现实,这的确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一章黑洞和婴儿宇宙)

.非常遗憾的是,我要让未来的星系旅行家们失望了,这个场景是行不通的。如果你跳进一颗黑洞,就会被撕得粉碎。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你身体的粒子会继续跑到另一个宇宙中去。我不清楚,某个在黑洞中被压成意大利面条的人,如果得知他的粒子也许能存活的话,是否对他是很大的安慰。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一章黑洞和婴儿宇宙)

4.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存在这类解,它允许人往一颗黑洞落进再从一颗白洞跑出来。然而,后来的研究表明,所有这些解都是非常不稳定的:最为微小的扰动,譬如空间飞船的存在都会把这个“虫洞”即从黑洞到白洞的通道消灭。空间飞船会被无限强大的力量撕得粉碎。这正如同躲藏在大桶里从尼亚加拉瀑布漂下去一样。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一章黑洞和婴儿宇宙)

5.看来粒子能够落进黑洞,然后黑洞蒸发并从我们的宇宙区域消失。这些粒子进入婴儿宇宙中。这些婴儿宇宙从我们的宇宙分叉出去。这些婴儿宇宙可以连接回到其他的什么地方。它们对空间旅行无甚用处,但是它们的存在意味着我们预言能力比所期望的更差,即便我们真的找到了完整的统一理论。另一方面,我们现在也许能为某些像宇宙常数的量的测量值提供解释。过去的几年里,好多人开始研究婴儿宇宙。我认为没有人把它们作为空间旅行的方法而申请专利致富,但是它们已成为非常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一章黑洞和婴儿宇宙)

6.如果可以从基本定律预言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则做这预言本身这个事实就可以改变所要发生的。这正如时间旅行若可能的话人们会遇到的麻烦,我认为永远不可能作时间旅行。如果你能看到未来将要发生什么,你就能改变之。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二章一切都是注定的吗?)

7.我们在过去的00年间发现了在所有正常情形下制约物体的科学定律。我们仍然不知道在极端条件下制约物体的精确的定律。那些定律在理解宇宙如何起始方面很重要,但是它不影响宇宙的未来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缩成一种高密度的状态。事实上,我们必须花费大量金钱建造巨大粒子加速器去检验这些高能定律,便是这些定律对现在宇宙的影响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标志。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三章宇宙的未来)

8.上古时代,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任何方向上背景都一样的事实,对于他们而言毫不足怪。然而,从哥白尼时代开始,我们就被降级为绕着一颗非常平凡的恒星公转的一颗行星,而该恒星又是绕着不过是我们看得见的1000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典型星系的外边缘公转。我们现在是如此之谦和,我们不能声称任何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假设,在围绕任何其他星系的任何方向的背景也是相同的。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三章宇宙的未来)

9.如果我们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再过50亿年左右,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它会肿胀成一颗所谓的红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他更邻近的行星吞没。它最后会稳定成一颗只有几千英里尺度的白矮星。我正在预言世界的结局,但这还不是。这个预言还不至于使股票市场过于沮丧。眼下还有一两个更紧迫的问题。无论如何,假定在太阳爆炸的时刻,我们还没有把自己毁灭的话,我们应该已经掌握了恒星际旅行的技术。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三章宇宙的未来)

0.宇宙在1000亿年左右既不永远膨胀也不坍缩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前景。我们是否有所作为使将来变得更加有趣呢?一种肯定可为的做法是让我们驶到一颗黑洞中去。它必须是一颗相当大的黑洞,比太阳质量的一百万倍还要大。在银河系的中心很可能有颗这么大的黑洞。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三章宇宙的未来)

1.在一颗黑洞中会发生什么我们还不很清楚。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允许这样的解,它允许人们进入一颗黑洞并从其他地方的一颗白洞里出来。白洞是黑洞的时间反演。它是一种东西只出不进的物体。在宇宙的其他部分可能会有白洞。这似乎为星系际的快速旅行提供了可能性。麻烦在于这种旅行也许是过于迅速了。如果通过黑洞的旅行成为可能,则似乎无法阻拦你在出发之前已经返回。

(选自《霍金讲演录》第十三章宇宙的未来)

霍金名作《时间简史》(普及版)精彩片段

1.当今大多数人会觉得,把我们的宇宙喻为一个无限乌龟塔的图像相当荒谬。但是我们凭什么就自认为了解得更好呢?暂时忘却你所知道的——或者认为你所知道的有关空间的知识。然后抬头凝视夜空。你对所有那些光点做何解释呢?它们是微小的火焰吗?它们究竟是什么?真是难以想象,因为这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日常经验。

(选自《时间简史》第1章思索宇宙)

.因为地球围绕自己的轴自转,恒星就显得似乎在进行穿越天穹的旋转,除此之外,恒星看来是固定不动的,那么认为恒星是像我们太阳一样的,但却非常遥远的物体,就顺理成章了。我们不仅放弃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思想,而且,甚至认为太阳,也许我们的太阳系在宇宙中都不占有独特的地位。世界观的这一改变象征着人类思想的深刻转变:这是我们现代科学对宇宙理解的开端。

(选自《时间简史》第章宇宙演化的图像)

.任何物理理论都只不过是一个假设,在这个意义上,它只能是暂时的:你永远不能证明它。不管实验的结果多少次和某种理论相一致,你永远不能断定下一次的结果不和该理论相冲突。另一方面,一旦找到哪怕一个单独的和理论预言不一致的观测,就足以将该理论证伪。

(选自《时间简史》第章科学理论的本性)

4.能量的一种形式是运动的能量,称作动能。正如使你的小轿车运动需要能量一样,增加任何物体的速度都需要能量。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等同于使它运动必须花费的能量。所以,一个物体运动得越快,它所拥有的动能越多。但是根据能量和质量等效,动能增加了物体的质量,所以物体运动得越快,进一步增加该物体的速度就越困难。

(选自《时间简史》第5章相对论)

5.1915年以前,人们认为空间和时间仅仅是个固定的舞台,事件在其上发生,但舞台不受发生事件的影响,甚至在狭义相对论中也是如此。物体运动,力吸引和排斥,但是时间和空间简单地延续而不受影响。人们很自然地认为空间和时间会永远延伸下去。然而,在广义相对论中情况完全不同。

(选自《时间简史》第6章弯曲空间)

6.原子由更小的粒子: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本身又由更小的称为夸克的粒子组成。此外,对应于这些次原子粒子的每一种都有一种反粒子存在。反粒子具有和同胞粒子相同的质量,但是它们的电荷和其他属性均相反。例如,电子的反粒子称作正电子,它具有正电荷,也就是和电子电荷相反。可能还有由反粒子构成的整个反世界和反人存在。

(选自《时间简史》第8章大爆炸、黑洞和宇宙的演化)

7.对于空间旅行者来说,这个旅程可能比留在地球上的人要感觉短促得多。但是在空间旅行老了几年的人,再返回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喜悦,因为你会发现当时留下的每一个人都已经死亡几千年了。所以为了使人们对科学幻想作家们的故事感兴趣,他们必须假定,我们会有朝一日发现如何进行超光速旅行。这些作者中的大多数似乎还未意识到这一事实,即如果你能超光速旅行,则相对性理论意味着你还能逆时旅行。

(选自《时间简史》第10章虫洞和时间旅行)

8.其思想是,当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他们进入和记载的历史不同的另外的历史中去,这样,他们可自由地行动,不受和他们原先历史相一致的约束。

(选自《时间简史》第10章虫洞和时间旅行)

9.在量子力学中,物质粒子之间所有的力或者相互作用应该都是由粒子携带的。所发生的是,诸如电子或者夸克等物质粒子发射了携带力的粒子。这个发射所引起的反弹,改变了物质粒子的速度,其道理和发射炮弹之后大炮后退是相同的。然后,携带力的粒子又和另一物质粒子碰撞并被吸收,改变了那个粒子的运动。发射吸收过程的净结果和在两个物质粒子之间有过一个力相同。

(选自《时间简史》第11章自然的力和物理学统一)

《果壳中的宇宙》精彩片段

到了世纪之末,开始出现了和穿透一切以太的观念的偏差。人们预料光在通过以太时会以恒定的速率行进;但如果你通过以太顺着光的方向运动,光的速度会显得更慢,而如果你逆着光的方向运动,它的速度会显得更快。

(选自第一章相对论简史)

时间为何物?它是否像古老赞歌说的那样,把我们所有的梦想一卷而空的东流逝波?抑或像一道铁轨?它或许有环状测线和分岔,这样你可以一直前进,却又回到线上的早先过站。19世纪作家查理斯写道:“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东西像时间和空间那么使我困惑。然而,因为我从来不去思考时间和空间,所以它们带给我的烦恼比任何其他东西都少。”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不去忧虑时间和空间,不管它们为何物;但是我们所有人有时极想知道时间是什么,它如何开始,并且把我们导向何方。

(选自第二章时间的形状)

哈姆雷特也许是想说,虽然我们人类的身体受到许多限制,但是我们的精神却能自由地探索整个宇宙,甚至勇敢地闯入连“星际航行”都畏缩不前之处——噩梦不再纠缠的话。宇宙究竟是无限的,或者仅仅是非常浩渺的呢?它是永恒存在的,或者仅仅是年代久远的呢?我们有限的思维何以理解无限的宇宙?甚至仅仅有这种企图是否就已经过于自信?我们是否冒着普罗米修斯命运的风险?在经典的神话中,他为了人类用火从宇宙处盗取火种,因为愚勇而受惩罚,他被链锁在岩石上,让鹰啄食他的肝脏。

(选自第三章果壳中的宇宙)

生命似乎起源于太初海洋之中,太初海洋在40亿年前覆盖着地球。我们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也许是原子间的随机碰撞构成了宏观分子,这些宏观分子能复制自己并且将自己聚集成更复杂的结构。我们能确切知道的是,到5亿年之前,高度复杂的DNA分子已经出现。

(选自第六章我们的未来?“星际航行”可行吗?)

后记

炎热的夏季,我接到了要撰写霍金传的约稿。在烧烤模式下,我本不想再动笔。但是,因为是霍金,几经思考,还是不顾天气炎热,接下了约稿,并开始到处搜索资料,希望能还读者一个真实的霍金。

在写作的这几个月里,每当写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打开霍金的书,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霍金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霍金,这位研究天体物理学的教授,在轮椅上坐了四十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他借助语音合成器与人交流,借助电脑程序写书。这些书,凝结着他的智慧和心血,即使不喜欢他的书的人,也绝不应该诋毁他或者嘲笑他。我时常想:假如是那些嘲笑霍金的人在轮椅上坐四十多年,他能有那样的毅力活下去吗?

当今社会,大部分人喜欢看以下几种书:

第一种书是实用书籍,无非就是考试类的书籍,这些书都是为考试服务的,考试结束,也就没有什么用了。

第二种书是心灵鸡汤类,这种书比较容易被白领们欣赏,像这样的书,读的多与少,对提升人的素质,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第三种书是网络流行小说。我也曾读过这种书,基本属于精神快餐,它属于浅层次的阅读,达不到启发人的智慧的作用。

第四种书是名人传记。我喜欢读名人传记,这是个很不错的阅读过程,能从名人的成长经历和为人处世中学到很多很多。

第五种书就是科普读物。这些年来,身居大学学府的教授们,就像霍金那样,他们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给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带领公众走进科学的殿堂,这样的书读得越多,精神越充实,也就越能识别真科学和伪科学的不同。

我学的是文科,我曾经写过的传记也都是一些著名作家的,刚接到约稿的时候,也曾犹豫过,最终我还是决定写下去,因为我也一直有一颗探索宇宙的好奇心。

从《时间简史》到《果壳中的宇宙》,再到《大设计》和《我的简史》,他的每一部著作,带给读者的都是震撼。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乔治的宇宙》,也许是因为我也从事过儿童文学的写作,对少儿科普作品有着独特的喜欢,尤其是当我看到一只猪都能在宇宙中漫游时,不禁感叹,这样的奇思妙想,带给人的都是惊喜与欢乐。

霍金一路走来,用他的勤奋和思索,给予我们可以享受一生的精神食粮,我们都应该为他点赞,我认识的一位作家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霍金是我心中的神,他能坐在轮椅上四十年,写出那么多的书,他就是一位超级英雄。

霍金,从童年时代就是小小发明家,发明了各种棋类游戏;少年时代,他是心怀梦想的少年;青年时代,他在牛津、剑桥努力读书、刻苦研究,成为天才博士;1岁,他患上了这个伴随他一生的病。他,坐在轮椅上与疾病搏斗,成为一代物理大师,一路走来,备尝艰辛,也获得了各种大奖,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付出就有收获,他用自己的不屈和毅力谱写了一曲传奇。

在写霍金传记的每一天,我的大脑都在快速地转动着,跟着他,从黑洞到虫洞,从《果壳中的宇宙》到《大设计》。上学的时候,物理课上也没有学过这么多知识,感谢霍金教授,他让我在中年的时候,学到了那么多的宇宙天体知识,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

在后记结束的时候,我看到美国和英国的媒体对霍金的《时间简史》普及版的评价。

美国的《纽约客》的评价是:“迷人而清澈……光辉四射的巨著。”

英国的《伦敦星期日时报》的评价是:“童真好奇与天才智慧的结合。当我们领略霍金宇宙之际,为他精神的瑰丽所惊异。”

美国的《纽约时报》的评价是:“既生动活泼,又发人深省……霍金无疑具有教师天赋。”

美国著名的《华尔街日报》给出的评价是:“当代物理学家关于宇宙构成以及演化理论的权威性总结。”

这就是霍金在努力之后获得的巨大成功,他的书,将带着一代又一代人走向宇宙太空,将带领更多孩子走进科学的殿堂,告诉人们,有一种科学的力量叫作追求梦想,永远不要绝望便是一种希望。(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民国败类超级兵王微微一笑很倾城穿成大佬的小仙女资本大唐武炼巅峰沧元图诡秘之主网游之纵横天下我的绝美老婆
相关推荐:穿成知青女配七零之彪悍女知青七零暖宠小知青[穿书]秦末风云山村小神医我妈是剑仙民国之文豪超级大文豪我就是文豪忍界大文豪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
一键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