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吸引力法则”让你成名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根据“吸引力法则”,思想积极乐观的人,吸引来的也都是积极的事物。你很少看到一个悲观忧郁、消极厌世的人能够一夜间奇迹降临,即使他有多么才高八斗、天赋非凡。

音乐神童莫扎特,是人类音乐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很多早期音乐作品中充满乐观主义情绪,但是他一生中为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且多愁善感,每逢伤心处时经常落泪。后期作品更是充满悲剧性色彩,在还没有完成《安魂曲》时便在贫困交加中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五岁。可怜一代音乐巨匠,留给人类无比宝贵的财富,但是在死后居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成就最大的小说家曹雪芹,何尝不是如此?他的那部悲剧性的巨著《红楼梦》,字里行间流露着的虚无宿命的思想、自伤自悼的情怀,皆是对他一生经历中的家族兴衰、世态炎凉的映照。他经历了家族衰微、幼子夭亡,最终悲伤过度,一蹶不振,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享年四十岁。

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在悲愤中诞生,但是没有任何一个顾影自怜,甚至万念俱灰、愤世嫉俗的人,能够从宇宙中求得他所要的、此生能够目睹并亲临的那种荣誉。消极的脑电波,只能吸引来更多的消极因素:名利场的失意、贫困、疾病、亲人故去……俗话说祸不单行,所有的磨难都会接踵而来。

我想,莫扎特活着的时候也不会希望自己死后没钱买棺材,而曹雪芹也不希望扔下一部《红楼梦》,后人还要考证作者究竟是谁?但是这都是无法选择的结果。

我这里要写的是,如果你不想走他们的路,而要亲眼看到自己的成功,那么你就要改变心态,从而扭转悲剧的命运。

这里我要写到一个人,一个因为看过《秘密》一片又读过《秘密》一书而发生巨大转变的人,也许他不算是一个艺术巨匠,但是他是“吸引力法则”的应用者和成功者。他是巴黎歌剧院里的魅影,神出鬼没,多才多艺,而且又敢爱敢恨;他是斯巴达勇士中的勇士,战死疆场,英名永存;列奥尼达王的雄性十足,堪称男人中的男人,率领00勇士对抗十万波斯大军,虽败犹荣;他是一个难得的好演员,张力、爆发力强,能文能武,且又刚柔并济、粗中有细,可塑性强。难怪片约不断,在好莱坞炙手可热。他就是杰拉德·巴特勒(GerardButler)。

杰拉德·巴特勒1969年11月出生于苏格兰佩斯利,母亲叫玛格丽特,父亲叫爱德华·巴特勒。在他两岁时,父母离异,他直到十六岁才见到亲生父亲。他的母亲后来再婚。他和兄妹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在巴特勒二十岁出头的时候,父亲离世了,对他打击很大。

巴特勒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是消极、悲观的,常常想到死。据他自己介绍说,十六岁时候他感到了死亡的恐慌,二十四岁的时候他则感觉到死亡也许是一种解脱。

巴特勒在格拉斯哥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在西方国家,男孩子的前途无非就是成为医生或者律师,进入法学院或者医学院是很多高中生的志愿。巴特勒这一步似乎是成功的。但是他并不甘心,因为他自幼就迷恋演戏。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学着法律,却想着表演。

人们看到舞台上或银幕上的明星无比荣光,但是殊不知演戏是一条铺满了荆棘的道路。

从法学院毕业后,巴特勒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此时的巴特勒,一心二用,虽然当着律师助理,但心思全在表演上。所以当我们后来听说他在即将获得律师资格之前突然被那家律师事务所解聘,我们并不吃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上帝安排了他被律师事务所解聘,就是为了让他专心致志从事表演,因为上帝看到他有一天会成就非凡。

任何一个伟大的演员,都要从某个不知名的角落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巴特勒则选择了伦敦的一家咖啡馆。在巴特勒被律师事务所解聘后,恰巧演员斯蒂文·波考夫(StevenBerkoff)给巴特勒找了电影中的一个小角色。因此巴特勒决定彻底结束自己的律师生涯,投入到演艺事业中去。

在今日好莱坞,巴特勒是出了名的演了无数小角色最后才熬到男一号的演员。二十六的时候,他出现在尤恩·麦克格雷格(EanMcgregor)的舞台剧《猜火车》中。二十七岁,巴特勒初登银幕,在BBC的戏剧电影《布朗夫人》(Mrs.Bron)中扮演比利·康纳利(BillyCo

olly)的弟弟。拍片的第一天,巴特勒就需要赤身裸体跳入冰冷的水中,后来导致了他发低烧。拍摄过程中,他看到一少年溺水,于是他奋不顾身跳入河中将落水少年救出,还因此得到皇家机构的表彰,而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只不过做了件任何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做的事。”

二十七岁的巴特勒在007电影《明日帝国》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二十八岁的时候又在电影《魔茧复活》中扮演小角色。

直到001年,巴特勒在《神鬼战神》中以扮演了匈奴王,实现了自己的首次突破。这个角色本来是要启用更有名气的演员,但是巴特勒在试镜的时候就征服了制片人。所以,对于那些怀才不遇的、苦苦挣扎着的无名的演员们,那些做着明星梦但是恨自己生不逢时的年轻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要想想,你拿什么去征服别人?是穷尽脑汁琢磨潜规则和算命求佛,还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以及建立自己的信心?

恐怖片大师韦斯·克莱文(WesCraven)正在筹备一部吸血鬼电影《德古拉000》,他们同样要物色一个知名演员。尽管他们压根瞧不上巴特勒,但是巴特勒仍然送去了一个自己在《神鬼战神》中的小样。巴特勒再一次以自己的热情和毅力征服了导演和制片人,他们一致认为《德古拉000》就需要巴特勒这样一个演员,于是又把这个角色给了巴特勒。这两个角色让巴特勒成名,但是仍然不能算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明星。

在这之后他在《火焰末日》(00)、《古墓丽影》(00)中分别扮演了配角。三十三岁的他,在根据畅销小说改变的电影《时间线》(00)中扮演了安德烈·马利克(AndreMarek),再次博得观众和制片人的好感——这也给他带来了新的契机,一个让他获得国际知名度并得以进军好莱坞的契机,那就是004年根据著名音乐剧改编的电影《剧院魅影》(ThePhantomofTheOpera)。

《剧院魅影》由号称“戏剧界的比尔·盖茨”的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伊德·韦伯所作,从1986年问世起,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票房收入达到三十多亿美元。韦伯为将舞台剧拍成电影,融资达十四年之久,最终得以将此剧搬上银幕,而那个魅影角色,无数一线的明星大腕都在角逐。但是有一次试镜过程中,巴特勒以自己的激情、张力和颇具摇滚乐特质的嗓音征服了韦伯和导演,他们当即决定让这位不甚知名的演员来扮演众多音乐剧高手所扮演过的魅影一角。后来,在影片《剧院魅影》全球首映式上,巴特勒面对记者竟然动情地落泪。

《剧院魅影》给巴特勒带来的璀璨的星途,之后他的片约不断,包括那个极为火暴性感的《斯巴达00勇士》。他的片约总是从今年排到明年甚至后年。巴特勒目前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演技最为出色的演员之一,也是最能保障影片票房收入的明星之一。

巴特勒的成功,没有靠任何“空中掉馅饼”般的运气,也没有什么低级的“潜规则”,更没有任何后台背景。在他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他所得到的一个接一个的成功,都是他用信念、勤奋、积极开朗的心态所吸引来的。他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运用“吸引力法则”的成功者,从他的一些话语中可见一斑。

“在我一生中最凄惨的时期,人们总以为我其实很开心。现在的我其实更开心了,我没有必要表现出来。”

在人生中“凄惨”的时刻,也不会表现出自己的心境,而甚至让人们误以为自己很“开心”,说明巴特勒非常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不就是“吸引力法则”所强调的吗?积极向上的磁场,吸引来的全都是积极向上的事物,消极悲观的脑电波,吸引来的则全是负面的事物。我有一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朋友汪先生,一生中屡屡被骗,甚至在国外也被一向遵纪守法的西方人所骗,而他一生中都在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相告他是如何容易被骗的,所以他不断地吸引那些要骗他的人。还有一个朋友常先生,是一个满腹才华但不得意的人,在北京奋斗十余年了仍然租住在一间斗大的地下室中,而平时也逢人就哀怨自己贫寒交加、生活拮据。人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都愿意接近运气好、正在走上坡路的人,而不愿意接近运气背、正在走下坡路的人。如果你处处向人展示自己的落魄的话,别人逐渐会反感甚至远离你,久而久之,落魄的人会更加落魄,贫寒的人会更加贫寒。

009年7月,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英国《每日电讯报》在《丑陋的真相》一片公映后对巴特勒进行了专访。在该访谈中,巴特勒透露了他曾经接受过印度裔美国人迪帕克·乔布拉专门为明星开设的冥想训练,而且向记者披露:关于“吸引力法则”的影片《秘密》及随后出现的同名畅销书对他的影响极其深远。

在采访中巴特勒说:“我太想成名了,我期盼着成功。而且我对自己有信心……”

在看过《秘密》一片并读过《秘密》一书后,他的生活中出现了奇迹:

当我很自然地开始将接到一部部戏视觉化的时候,一切开始发生转变,宇宙开始用它相匹配的能量来回报那股能量。

谈及巴特勒的成功,他简直就可以为“吸引力法则”充当活广告。但是他依然以幽默的方式来保持低调,以防止别人的闲言碎语。他的好友介绍说,巴特勒生活中唯一的改变就是他有了更多的房产,他的手机号没有变,也没有抛弃老朋友。(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资本大唐微微一笑很倾城沧元图权力巅峰民国败类穿成大佬的小仙女武炼巅峰超级兵王我的绝美老婆逆天邪神
相关推荐:疯癫幸存者猫眼尖叫爱情保卫战曝光病毒崩溃诅咒修罗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
一键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