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活到老,梦到老,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鲁迅语录: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秘密》一片公布了秘密之后,“吸引力法则”席卷欧美各地。发达国家,人们生活水平已经很高了,为何还如此推崇“吸引力法则”?这是因为当今发达国家的人们,生活水平越高,人们对达到更高的生活质量的欲望也就越强。你很难想象生活在柬埔寨、缅甸、老挝、尼泊尔、海地、智利或者黑非洲那些穷国家的人们有什么名利欲望,因为对于这些国家的人们来说,能够吃饱穿暖,养家糊口,就谢天谢地了。但是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样的国家,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当人们有了舒适宽敞的住宅,便会考虑花园和游泳池的大小;当人们家家户户人手一辆轿车,就会开始考虑添置私家快艇。而生活水平高,人们就更希望健康、长寿。

多年前我住在地下室的时候,人们很难想象我其实有多么开心。住惯了集体宿舍,我庆幸平生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单独的空间,尽管它才有五平米,尽管夏天的时候被褥都会发霉。那是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内的一处防空洞,上面是一座几乎被废弃的建筑,旁边是一个施工工地,我们洗了衣服都不敢晾在外边,因为经常有建筑工人偷衣服。这个防空洞好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那个洞穴,深邃、厚实、幽远,有时候还会停电,于是打着手电,或点上蜡烛进去,更像是进入一个神秘的古洞。夏天有时候回到那间小屋,在发了霉的褥子上铺了报纸就睡觉。因为洗过的衣服不敢晾在外面,而是在屋里阴干,所以第二天上班总是浑身一股霉味,只好买劣质香水拼命往身上喷。但是我还是很知足,很开心。住在防空洞半年之后我搬到了一处半地下室,更加高兴了,因为终于有了阳光。不知道我前世做了什么好事,半地下室住了半年,又先后搬到了国贸世纪公寓、罗马花园和国际友谊花园。我的经验就是,其一,无论你在别人眼里多么倒霉,你一定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的心态会让你频频迎来好运;其二,即便自己时运不佳,也不要逢人就说,更不要到处倾诉,要在别人眼中保持乐观的面貌。这世上就是这样,谁都不愿意和倒霉的人来往密切,怕沾到晦气;谁都愿意和走运的人来往,以便沾些好运。

但是当我第一次购买了自己的公寓,我则常常觉得不够理想:主卧不够大,放了一张超大的床,就没有什么可以走动的空间了;而且浴室不够理想,太小,布局也不好,更何况我只有一间浴室,客人来了都要和我共用,所以我一直念叨要换房子,买一套有两间浴室的公寓。

我用“吸引力法则”教给我的“视觉化”手段,吸引来了一套时尚现代的复式公寓。在北京,挑中一套合适的复式公寓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把图像锁定在这样一套复式公寓:楼里有电梯,公寓里有两间浴室,主卧里面有一间浴室,楼下宽大的客厅,有着从天花板到地板有落地大窗户,窗外有宽阔的视野。我将未来的生活视觉化:我想象着我在楼上上网,而楼下我母亲在做饭,并叫我下楼吃饭;我想象着我有一间主卫生间,不用和来客分享。我想象着窗外有着一览无余的视野,可以看见远处的云彩和飞鸟。

结果有一天,一个房地产中介带我看房,我一眼就看中一套复式公寓和我曾经想象的是一样,而且价格也很不错,我当即决定签署购房合同。现在我在这里会客、写作,心情十分舒畅,累了还会端着一杯咖啡走到床前,眺望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诱惑,人们总是不满足。我认为我已经不缺任何家具了,但是当我拿起一本最新的宜家家居的目录时,感觉到自己需要淘汰旧家具,换一些新家具了,虽然这些东西都是可有可无的。

路过某个旅行社的窗口,看到满墙的广告,突然意识到世界上还有如此多的地方我没有观光过——希腊、意大利、法国、土耳其、以色列……我还想去兰毗尼亲吻佛陀踏过的土壤,还想去耶路撒冷走一走耶稣曾走过的道路。

生活中总有未尽的心愿,刺激着人们努力把愿望变为现实。

欧美发达国家人们的心态就是这样的,我们中国人现在开始步入的阶段,恰恰是欧美人过去半个多世纪已经经历的。励志图书之所以风行西方,尤其是美国,就是因为那里的人们生活越富足,也就越追求更多的成就感。当人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不用再为实际的温饱、住宿、看病问题发愁时,人们就开始有了很多完美的梦想。

从周围人身上,我感悟到人一生中永远充满梦想,也是活下去的一个动力,它无须谴责,但是无论梦想成真,还是破灭,能迅速找到平衡也是一种技能。

有两个人:几近不惑之年的这个人,依然对命理迷惑,有时感觉似乎大彻大悟,所以言谈时可以嗅到他的心平气和;有时候又对一切充满哀怨,又可以触摸到他心中的躁动和焦虑。而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那个人,知道退休的日子进入了倒计时的阶段,对美好的前景,虽然远没有年少时的执著,但胸中还燃有许多扇不灭的火苗,试图去点燃发令枪,发起最后的冲刺。

很多人就是这样,二十岁时梦想三十岁时候事业辉煌,结果却差强人意;三十岁时候又梦想四十岁能有一番作为,结果仍然差强人意;四十岁又暗示自己五十岁时候会大器晚成,结果仍然差强人意……总之,这一辈子都过完了,才最终悟出曾经寄予的希望原来就是一个幻觉。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有句话说的很好。不要试图去成为什么人,而要甘于做自己。我的理解是,奥修不是让我们无所事事地面对人生,而是说,无论去做任何事情,要有清醒的自知之明,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在自己所拥有的天赋、才干、学识、技能、资源之范围内行事,而不要去对不现实的目标抱有妄想,期待着奇迹的降临。没有自知之明,人做什么都会眼高手低,所以才总是会有挫折感。任何成就者,其成就是偶然和必然的矛盾统一,并非天上掉块金砖偏偏砸在人家头上。

但是活到老,梦到老,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是一种原动力,是人赖以生存下去的借口,是聊以**的希冀。而甘于平淡和对生存现状的知足,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纪伯伦说过一句话:“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一个人的成就,而在于他所要成就的东西。”所以,目标是虚妄的,而过程是真实的,事实上,能改变人生的不是成就,而是自己的心态。(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资本大唐微微一笑很倾城沧元图权力巅峰民国败类穿成大佬的小仙女武炼巅峰超级兵王我的绝美老婆逆天邪神
相关推荐:疯癫幸存者猫眼尖叫爱情保卫战曝光病毒崩溃诅咒修罗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
一键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