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黑星灯(5)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要讲没有客人来,晓枰晓楠那间的知青屋,咯大半年来,除了上林湾里的乡亲,以及栗林冲三个湾村里的青年朋友外,就再也没有来过任何客人了。

可是,咯一天傍晚,德保却为他们带来了一个陌生的客人。来人是来江县知青办的干部,姓陈,瘦的个子,斯文的举止,连讲话的声音都是细细的。

陈干部是在德保家吃过晚饭才过到知青屋里来的,正见到晓枰晓楠两兄弟在吃晚饭。两兄弟把中午剩下的冷饭冷菜分开了,一人一碗就扒拉开了。陈干部坐在桌子另一边的条凳上,静静地看着两个知青。可能是坐着太无聊,他抬起头来,环视了一遍咯个屋子。整个屋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只是一种灰蒙蒙的影像,看不清么子东西。最后,他的眼光落在了屋子里那唯一的亮,那盏煤油灯的灯火上。

他好像找到了可以做的事。他伸出手去,找着了煤油灯的灯芯拧子,轻轻地,慢慢地把本已经很的灯火拧得更了,整个屋子又暗下去一层了。他一边拧灯芯,一边对两个知青讲道:“拧,省油。”

两兄弟不置可否,任咯个干部去做他找到的事。反正吃一餐冷饭,也没么子菜好挑选的,灯亮不亮,或者有灯无灯,都无所谓。

但是,他们心底里是希望这灯亮堂一些的。或许正是因了心里的这种感觉,他们知青屋里的这盏灯一直有意无意地让它开得大亮。可以,这盏灯是全湾村里得最亮的。每天劳累过后,入夜,在这周围一片暗黑的世界里,只有这盏灯才给了他们年青的心一丝光明,也隐喻着一份希望。

何况,每晚,他们还能在这盏如星火般灯下,翻开自己热爱的书本,在漫无目标的,甚至象征性的阅读中,回味曾经的学子情感,享受心里那隐藏的知识分子身份认同。是啊,自己的名字就是“知识青年”,离了书,还如何能享有这个名字。没有这灯,哪怕它如星火,他们还能在什么时候看书啊。每天在县城里的陈干部,那里白天晚上都是亮堂堂的,如何能体会面前这两个青年的心啊。

“现在吃饭,是可以关灯。可晚上看书时,这灯还嫌了。”晓楠轻轻地讲了一句。

“哦,你们晚上还看书啊?不错,不错。那,不要看久了,要不早晨起不来的。”陈干部关心地讲道。

“我们晚上看书看累了再睡觉,早晨天一亮就起来上工了。”晓枰答了一句。

“啊呀,那你们真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啊。不容易啊,当心累坏了身体。”

“三更灯火五更鸡?”晓楠觉得咯句话有意思。

“是啊,你们半夜了还在掌灯看书,早晨鸡一叫又起床劳作了,就是三更五更的时间呀。唉,不容易啊。”陈干部感慨地对眼前的两个青年讲。

晓枰晓楠两兄弟听了他的话,不作声。是啊,自己不就是过着咯样艰难的日子吗。他们只管低了头吃饭。

“你们每天晚上都是这样吃冷饭菜?”陈干部问道。

“是的。咯里湾村里的人都是咯样,把吃晚饭就叫做吃冷饭。”晓枰一边吞着饭,回答了问题。

“不是的吗?我刚才在团支书刘家吃的热饭热菜啊。”

“供上面来的干部吃饭,当然是要新炒菜,蒸热饭的。”晓楠解释了咯种情况。

“哦,哦。村里的贫下中农对你们好吗?”

“好,好。”晓枰想,陈干部咯个问题问得,我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能讲贫下中农的不是吗?

“那就好,那就好。你们每天吃得饱吗?”

“吃得饱。咯个生产队还算不错,红薯多,吃不完。”晓枰回答道。

“红薯?米饭呢?”

“掺和着吃,早晨吃红薯多些,用米汤煮红薯粥。”晓楠每天早晨都是咯样做的。

其实,晓枰晓楠对陈干部问到的咯些问题全没有一兴趣。他们到乡下以后,从来不怕做事,不怕累,也不挑食,不管主粮杂粮,能填饱了肚子就行。只是完全告别了自己的原来的生活,告别了自己最喜爱的读书学习,心里有一股不怎么好讲的难受。咯种感觉是不能讲的。而经过大半年的磨砺和忍受,他们的咯种感觉也渐渐地消失了,心有趋向于麻木了。

但是,今天,突然从县里来了个干部,是专门来看望知青的。两个青年的心,突然又让他给拨弄得有些活了。咯个干部会给自己带来么子新的消息吗?泉水湾的那个杜不是就有了去当老师的通知吗?咯证明上面对知青中表现好的是可以有新的前途安排。虽然杜那种表现让人觉得不地道,但自己却是实实在在地拚命劳动,老老实实地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啊。应该讲,自己两兄弟是表现得很好的知青。

直到德保来招呼陈干部睡觉,咯个县城里来的干部也没给咯两个知青讲出一丁新消息来,除了他那东一句西一句地不着边际的话语外,再无其它。只是在离开他们的屋子前,讲是要他们中一个人明天给他带路,到其他知青那里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晓楠就带着陈干部上路了。去年底一起从县城里下到大水公社的二十几个同学,分在了十来个大队。晓楠从没去过那些同学的地方。他只是知道,同班的梁大祥和他的妹妹梁云,还有一个他们那个居委会的邻居,一起分到了公社所在的那个大队,就叫大水大队。咯是他们那一批来的知青分得最好的一个大队了,梁大祥他们的生产队就只与大水铺墟场隔一条铁路,在铁路那边一个山包的背面。

晓楠还记得,当时在公社会议室里,当同学们听到宣布的分配名单时,就有同学悄悄地地讲梁大祥的妈妈找了人、送了礼,才让他们兄妹分了个好地方。晓楠觉得,梁大祥的妈妈找人是可能的。自己要求分到西洲大队上林湾去,不也是找刘大海老师讲了的吗。何况,梁大祥的妈妈是个很注意关系的人。记得下放之前,同学们到他家里去过一回,梁妈妈就慷慨地拿出花生来招待儿子的朋友们。她一边请同学们吃花生,一边对同学们讲:“你们以后到乡下了,要相互关照啊。”

晓楠当时还因了梁妈妈的热情招待和叮嘱而有些感动了。眼下的社会里,大家都缺吃,不少人为了吃,连亲情都不怎么顾及的。就是晓楠自己的母亲,在吃的问题上,特别是家里难得一次的心零食之类的东西,都不顾着儿子们的。有时家里偶尔买一花生,儿子们最多只能吃一两颗,母亲就止住了他们:“不吃了,不吃了,孩子吃多了拉肚子。”然后,做母亲的就自己一个人吃完了所有的花生,当着两个眼馋的孩子。

所以,晓楠觉得那个梁妈妈肯定是个会为儿子考虑关系的母亲。但他觉得不会要为上山下乡的事送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咯是多么严肃,多么神圣,多么革命的事啊,怎么能庸俗得去送礼求人呢?不会的,不能的。

一路上,陈干部也没么子话与带路的知青讲,晓楠就只管自己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就把陈干部带到了梁大祥他们的湾村。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民国败类穿成大佬的小仙女网游之纵横天下权力巅峰逆天邪神资本大唐诡秘之主武炼巅峰明末风暴沧元图
相关推荐:武侠.历史大武贼玉皇之子剑雪蝶舞位面掠夺计划贴身追美记蜀山之职业玩家魔兽封印师乡村透视小神棍东白山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
一键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