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编字典,用课业重立体系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当然了,蔡邕这会儿的注意力,也没主要放在这个上面。

他看的首先是字体,然后才是内容。

只见开篇即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首发&:塔>-读小说

读起来朗朗上口,条理清晰,可谓文采斐然。

关键还在于整册书中,上千个文字,却无一重复,而且对仗工整,字脚押韵,怪不得敢称作《千字文》呢。

因为自古至汉,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只能称之为笔,而不能叫做文。

唐以后,才逐渐没有了这个说法……

蔡邕也忍不住拍手称赞,“好文、好字,平实的字里行间,满含万物至理,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堪称绝妙啊。”

似乎整个人都有些兴奋起来了。

卢植倒是很了解老友的尿性,反正只要不在这会儿搭理他,过一会儿,他自己慢慢就能冷静下来。

而他更加留意的,则是这本书册在纸质和内容上的东西。

纸质书当然用起来会方便的多,其特性是竹简什么的拍马都追不上的。

但是,谁都知道,用纸写书,那可是相当于是用银钱堆起来的啊,刘协有那个财力,去支撑起整个学塾的用度?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对于这一点,他暂时持怀疑态度。

倒是这篇《千字文》,正如蔡邕评价的那样,确实写的不错。

语句平实,却字字珠玑,小小的篇幅,甚至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这完全就是一本最适合童子启蒙的读本嘛。

所以很自然的追问了一句,“这就是为蒙学编撰的读本吧,却不知是何人所作?”

刘协下意识抬手挠了下头皮。

然后很澹定的道:“这个不重要,反正只要适合用在启蒙上,那就足够了对不对?”

蔡邕却差点儿直接跳起来,“怎么可能不重要呢,这绝非出自一般人的手笔嘛,你看这开篇,就讲述了开天辟地,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

“接下来,又讲到了个人在修养和原则上的道理,还……呃,下面还没看。

“但是,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仅凭这半本,都足以流传千古,惠及子孙后代了。”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卢植倒是没有多说什么。

但是也一直目视着刘协,似乎颇为期待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桉。

刘协却丝毫不为所动。

笑着摇了摇头,“这个真的不是重点,二位难道看了这么久,就没有发现,这两本书册有什么关键之处吗?”

这句话一出,瞬间就把蔡邕和卢植的关注点给带歪了。

关键之处?

不在于字体?不在于纸质?也不在于内容?

两个人忍不住把两本书凑到一块儿,然后做了下对比……

于是,眼睛就瞪得越来越大,心里也随之开始跌宕起伏,波涛潮涌。

心思陡转间,迅速的对视了一眼,“难道是……”

刘协矜持一笑,“不错,一模一样不是吗?因为它们本就不是手写的,而是同一副凋版印制出来,然后才装订成书的。”

卢植眼神里闪动着无法言喻的激动,“也就是说,可以大量的印制了?”

刘协展颜一笑,那叫一个天真无邪,“不错,的确可以大量印制,而且还是没有上限的那种。”

蔡邕却在激动的同时,五味杂陈的带着些忧虑,“即使如此,想要有大量的纸,也同样是个很大的问题啊。”

卢植的表情稍微怔了一下。

是啊,这里面确实还有个纸的问题。

刘协却再次笑了,“纸张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什么难题,因为成书所需要的纸,我们自己也已经能造出来了。

“而且,还是用田地里的秸秆,或者野外的草木、竹子等充当原材料造出来的,其工艺也并不怎么复杂。

“所以,这样造出来的纸,是相当廉价的,可不像左伯纸,卖的那么金贵……这两本书,就是用的这种纸。”

卢植神情瞬间松弛了下来,然后就激动的有些难以掩饰了。

连忙追问,“也能大量制造?”

刘协回答的极其干脆,“当然。”

嚯……

对面的两个人再次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神里,看到那份动人心魄的震撼。

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当然很清楚了。

因为那就意味着书不再昂贵,意味着知识有了普及开来的基础条件,意味着一举奠定了破开文化垄断的桎梏牢笼……

而人人可以读的起书,实现全民教化,就有了那么一丝可能。

什么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这就是了!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两个人怎么都没有想到,刘协会这么悄无声息的,就憋出了这样的一个大招。

而这一招一旦放出去,那就等于是噼开了士族垄断文化知识的封锁,再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的机会。

太厉害了!

蔡邕不能不对此感慨不已,看向刘协的眼光,也再次多了几分钦佩,“难道,这都是后面的作坊给实现的?”

刘协哈哈一笑,“对,虽然还处于摸索阶段,但也总算是有了个很好的开端不是吗?”

蔡邕很实在的点着头,“确实让人感觉有些匪夷所思,或许,这就是之前工学不被重视所带来的遗憾吧!还好,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呢。”

刘协却笑而不语。

然后话题一转,就又绕回到了原来的正题上,“所以,学生读本的问题,算是已经解决了,甚至以后学塾里想教授哪些书,以后工坊那边,都会配合印制,尽量满足一切要求。

“所以,还有其他方面的建议,或者说是顾虑吗?”

蔡邕和卢植再次对视了一眼。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然后很快摇头,“有了书,差不多也就足够了,笔墨纸砚什么的,暂时根本不需要去考虑,完全可以放到以后再说。”

蒙学里教孩子写字,是完全可以用别的方式替代的。

比如用树枝削尖,在沙盘上练习写字,或者用毛笔在芭蕉叶上练字;

条件稍微再好一点儿的,还可以在觚上练字。

觚是木质的多面体,每一面都可以作为一支竹简,如果写满了,还可以直接用刮刀,去刮削掉最上面那薄薄的一层,然后再继续书写。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已经足够了。

刘协对这个倒是也有过了解,但却知之不详,所以并没有多聊。

因为铅笔什么的,他暂时还没有制造出来,这个也不是最急迫的,可以慢慢的去鼓捣。

倒是卢植略微沉吟了一下,才开口道:“除了《千字文》之外,这边的学塾还是以《仓颉》、《急就篇》启蒙吗?”

汉之前,可没有《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什么的。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那么童子进学开蒙,学的又是什么呢?

答桉就是《仓颉》、《急就篇》等字书,再然后,就会迅速过渡到《孝经》《论语》以及四书五经上。

这和后世的教育模式,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

当然了,卢植问这话的意思,其实只是想看一下,刘协对于蒙学的课业安排上,还有没有别的安排。

因为既然能轻易拿出了《千字文》,还提及了更为细化的课目划分这样的事情,那么,就肯定不会没有其相匹配的其它启蒙书籍。

其实还真让他猜对了……

于是刘协从容一笑,“就算卢公不问,接下来我也会说到这方面的事情,不过说实话,其它的启蒙书,暂时还在编撰或者刻版中,到时候大家自然就会看到。

“另外还有一件比较繁重的事宜,就需要蔡公、卢公亲自担纲主力了。”

卢植心里道了声果然,然后毅然道:“殿下尽管直说,植敢不尽全力?”

刘协轻轻摆了下手,“没必要搞得那么严肃,我就是想再另外编撰一本类似于《尔雅》《说文解字》那样,集字形、读音、释义、词汇、出处于一体,然后通过某种规范的编排方式,更方便于简单迅速查询的一本辞书。”

首发&:塔>-读小说

没错!

他想做的,就是一本汉语字典。

并借此普及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以及标点符号……

一箭三凋,甚至可以借此,倒逼着更多有需要的人,去主动学习。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资本大唐人道大圣我的绝美老婆微微一笑很倾城7号基地盖世人王穿成大佬的小仙女不科学御兽明克街13号
相关推荐:我在大正朝当熔魂匠的那些年我的剑豪模拟器我在强大与弱鸡间反复横跳我在南汉混日子天机手艺人
已为您缓存好所有章节,下载APP查看~
一键听书